半島生活
拉麵風
疫情過後世態復常,相信大家好多人都會去返家鄉,我講緊嘅係日本,而提起這個港人甚為熟悉的地方,必定記起佢既美食 : 壽司,和牛,sukiyaki , 當然點少得 日本人平均每週最少食一碗既代表作 — 拉麵 日本拉麵是一種源自中國的麵條料理,但在日本發展出了獨特的風格和口味。它通常由麵條、湯頭、肉類、蔬菜和調味料組成,每種配料和成分都可以根據地區及店家的不同風格而有所變化。
拉麵的靈魂—湯頭
日本拉麵的湯頭現已演變至五花百門,更以「X家系」為店鋪招徠,「高湯」是指用各種食材燉煮後去除固體物所留下液體部分,而基底則離不開傳統的四種主要類型:醬油、鹽味、味噌和豚骨,是決定拉麵口味的重要關鍵。
1. 醬油拉麵
日本拉面中以醬油風味最為多變,而东京地区是醬油拉面的始祖,屬於關東風味。醬油有很多種類,常以「颜色」與「味道」作區分,比如由颜色味道都偏重的浓厚酱油,及至颜色幾乎透明的白醬油等等。但如果你覺得颜色淺等於味道清淡那就錯啦,薄味醬油就是一款颜色淡,但味道重的佼佼者!透過醬油的鮮甜搭配湯底,更能帶出食材的風味,以致於大部分醬油拉麵的其實皆為淡麗系拉麵喔!
2. 鹽味拉麵
相傳鹽味拉麵湯頭嘅做法係由橫濱中華街嘅中國居民傳入北海道函館,用細火慢慢熬煮雞骨或豬骨,昆布與蔬菜等,再以粗鹽同岩鹽作調味,完成後的湯色具有透明感,浮著金黃色油脂,看起來很漂亮。雖然湯底看似清淡,但是口味细腻柔和,最能突出汤底的香氣,因此頗受食客的追捧。原因是「鹽」早已溶於湯頭裡,所以呈現的大都是食材本身的精華,精心製作的鹽味湯底可說是適合拉麵迷的口味。
3. 味噌拉麵
源自於北海道札幌,使用味道香濃的豬油與雞骨作為湯頭,加入日本傳統味噌醬調味,特點是甘醇香濃,油脂豐富,不過口味偏重。味噌拉面和其它拉面最大分別之處在於配菜:傳統味噌拉面選用主要以碎肉取代叉燒,豆芽菜與洋蔥炒過當做配料加在上面。很多還會使用蒜頭與薑,可說是溫暖身體的拉麵。這可能是與味噌拉麵發源地在北海道有關。在札幌寒冷的冬日里,吃一碗熱氣騰騰的味噌拉面,加一勺辣油,真是暖身又暖心。
4. 豚骨拉麵
豚骨拉麵最早發源於九州,不同於醬油拉麵與鹽味拉麵,豚骨湯特色是以大火高溫長時間熬燉至乳白色嘅豚骨濃湯,味道濃郁鮮美。通常配以幼麵,使麵條更加容易掛湯。豚骨中膠原蛋白比雞骨更多,而且長時間熬煮會變成膠質,聽說有美容養顏的效果。現時較著名的博多、熊本拉面都是豚骨為湯底的。
你最鍾意係邊食邊一門派系?

#清爽湯類特徵則是湯底透明清澈,風味比較清新鮮甜。使用小火將食材美味慢慢熬煮而出。清湯雖然看似簡單,卻最難做得突出,因為材料就是那幾樣,所做的改變空間有限,所有烹調的細節,像材料,時間,都需要掌握得準確。
誰是你的新寵兒 ?
除了以上介紹的4款傳統主打高湯外,近年新興多款玩味以緊貼近潮流風味而作出變化,不論「清爽健怡口感」系列的檸檬柚皮、鯛魚、鴨肉湯 至「濃郁醇厚風味」類別的雞白湯、魚介、蝦湯,都總會有一款你喜愛的專屬風味!


#濃厚湯類特徵是湯底混濁、味道濃縮,以豚骨、雞骨、魚乾類等食材,使用大火長時間將骨頭熬碎而成,湯底之所以變得混濁或呈奶白色,是因為肉類的肌肉及骨組織被煮至鬆化,透過大火翻滾或人手攪動與湯水造成乳化效果。
高湯的最佳拍檔—調味香油
縱然高湯已將食材精華完美地呈現,但若加上一勺調味香油,除了増加脂油感令你頓時感到大快朵頤的飽滿及幸福外,當你每一口吸吮麵條、每一次喝湯時,香味都會從唇齒間盡情激發出來,刺激味蕾,使你一口接一口直至將湯底也渴完。所以,沒有調味香油的拉麵則會頓時失色不少。
#豬油
豬油分為從豬的脂肪精煉出來的純正豬油和混合牛油的調製豬油,一般而言調製豬油較常被使用。將韭菜、大蒜、生薑等香味蔬菜用豬油精心炸出的調味油。
#雞油
通常將雞皮和皮下脂肪用大火炒出雞油,油脂香氣濃郁且能增進食慾。
#大蒜香油
將大蒜用豬油炸到至適當焦度的黑色香油。九州、熊本拉麵很常使用。
#豚背脂油
指的是豬肩里肌外側的油脂。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具有獨特高雅的美味。

拉麵都要食得「營」過人 ?!!
拉麵從熬煮湯頭、製作麵條、肉類、配料,每一項都要經由師傅非常講究的工夫,才能製做出一碗好吃又道地的日式拉麵。但正因為用料豐盛,湯頭濃郁、配搭上美味的叉燒跟炸物,以及多種配料,導致一碗拉麵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往往比你想像中的高。如果大家都想「長食長有」,建議大家需注意以下陷阱並遵守三大原則:
三大陷阱
1. 高熱量:一份普通的拉麵平均大約含有800-900千卡熱量,當中包含約20-30克的脂肪
2. 高鈉含量:一整碗湯拉麵鈉含量介乎2,200—3,900毫克。
3. 低纖維素:由於拉麵的主要成分是麵條和湯汁,所以它的纖維素含量相對較低,約1-2克。
(*所有數值會因為麵條的種類、肉類、油脂等配料的加入,以及配方和製作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婚禮對每一個女孩來說都十分重要, 所以選擇化妝師亦絕對不能馬虎。
究竟怎樣的化妝師才適合自己呢? 我自己從事化妝已經超過十年,如果你問我化妝技巧, 我會答你沒有一套固定的方法。畢竟每個女孩都是獨一無二的, 輪廓、個性、喜好都各有不同, 所以我並不會將千篇一律的妝感都應用到所有新娘子臉上。


至於如何判斷自己適合的妝容呢? 我現在就簡單介紹三種比較流行的妝容吧!
韓妝主打清透底妝, 比較自然乾淨,適合膚色較白和單眼皮的女生。
日系妝容偏向清新甜美,重視眼妝和腮紅, 因此比較適合五官扁平的女孩,較能突出她們的輪廓。


至於歐美妝就著重臉部立體深邃感,多用高光和修容, 眼妝以smokey eye和上勾粗眼線為主,適合濃眉大眼、 寬顴骨和寬下顎骨的女生。
以後就記得要根據自己的臉型和特色選擇適合的妝容了!
@melmakeupworkshop @_melodidy_
隨著長焦距鏡頭的普及並變得越來越便宜,近年甚至在街上不時見著有人手上捧著200mm、300mm 甚至 600mm 等超長焦距的鏡頭。說到長鏡頭,大家就即時回答小妹拍出「淺景深」,「壓縮感高」等等。長焦鏡頭時的特點或使用技巧在坊間已有不少介紹,但以被攝者或模特兒角度出發的特點介紹就沒有了,這一次小妹就以自己多年來的模特兒經驗下,討論一下使用長焦距鏡頭需要注意的地方。
為什麼模特兒會喜歡被長焦距鏡頭拍攝?

「枕形變形」顯瘦
枕狀變形較常發生在使用長焦距鏡頭或變焦鏡的望遠端時。假如以長焦距鏡頭拍攝方形物體,影像中的方角會被拍成由四角向內凹陷像一個枕頭的樣子,因此被稱為枕狀變形。因此在長焦距鏡頭拍攝下的模特兒面形和身形都會更修長。
同時,因為使用長焦距鏡頭有較遠的拍攝距離,枕狀變形的影響通常問題較小,而且人眼是難以察覺的。因此,拍得修長了而又不失真是長焦距鏡頭的最大好處。
大光圈造出夢幻風
要拍出淺景深,除了調大光圈,焦距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 因為焦距愈長,景深愈淺,即使光圈較小(例如F4)也可以造出背景虛化的效果。看到這裡,相信你會心想既然要拍出背景虛化把光圈調成愈大愈好就可以了,為甚麼還要用又重又較難用的長焦距鏡頭來做成的淺景深呢?這個時候便要簡單就就明一下 「F 數值」的影響了!F 數值時鏡頭的焦距除以光圈的有效直徑,舉例來說,把 35mm鏡頭拍攝並設定光圈為 F1.4,有效直徑會是25 mm。試想想,在這有效直徑下拍攝的相片特別是大頭照,必定會拍出模糊的五官-不是拍得一隻眼清晰另一隻眼模糊就是光暈把面型及耳朵都化開了!要是想拍下模特兒整個精緻的妝容,同時可以將人物的背景有效的虛化,營造出背景分離的效果以增強少女風,利用長焦距鏡頭來做成的淺景深會比較得心應手。


不少攝影師為了追求拍出夢幻風的人像照而使用更長焦段的105mm甚至超過200mm 鏡頭。理論上背景虛化的效果更強,而小妹在模特兒的工作中也不乏被長焦段拍攝的經驗,小妹的經驗告訴大家某些時候相片最後拍出來弄巧反拙,以下就是小妹以個人經驗的小小分享。
為什麼建議選擇85mm-100mm的中長焦大光圈鏡頭?
與模特兒的距離
因為不同焦距的鏡頭有不同的最佳虚化區域,例如 使用135mm 鏡頭拍攝最佳虚化距離是 5至8 米,要是使用 200mm 鏡頭的話,最佳拍攝距離達至 8至13 米。因此模特兒
與攝影師要隔著相當遠的距離,當然溝通上處一定困難。而小妹當時也經常遇到因為距攝影師太遠而聽不到攝影師說話而欠缺交流。拍攝時兩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是不知道自己在觀景器是怎麼的樣子的, 假如因為雙方距離太遠而沒有攝影師指導擺出各種造型或自然的表情,很多時就把模特兒拍得非常僵硬或尷尬的樣子了!
拍攝全身照的距離
正因為使用越長的焦段,攝影師就必須要離模特兒遠的距離才能夠拍攝。因此拍攝全身相存著一定難度!以小妹作模特兒為例,我的身高為165cm,假如200mm鏡頭
拍半身照時距離已需要3米以上;假如要拍全身照的話更要有接近10米的距離呢!所以拍出來的照片往往充滿著大頭照,看不到當日我是怎樣的衣著打扮了!而且除非地點是像足球場那麼廣闊而沒有人或阻隔物的場所,不然使用200mm焦距以上的鏡頭拍全身照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假如使用85mm鏡頭拍攝的話,模特兒和攝影師的距離約4.5米,這個距離下還能在大部份地方拍到全身照。


手震的影響較少
在攝影師選擇使用什麼鏡頭時,在自身的考慮因素必定是手震對拍攝的影響了。長焦鏡一般對手震的反應更敏感,因為攝影師雙手的細微震動都被放大了。這個時候就要計算安全快門了。即既定焦距下,多少的快門速度一般的手震不會影響相片曝光,其計算方法山就將 1 除以鏡頭焦距(mm)。例如你正使用50mm的焦距,那麼1/50秒便為之安全快門,在這個快門速度或以上一般手震不會影響曝光;又例如你正使用長焦距300mm的鏡頭,那麼你的安全快門必須至少為1/300秒了。可是正因為快門速度同時受著環境亮度影響,所以大部份室內場景的光線是不足以滿足200mm或以上焦距的安全快門條件。
長鏡的透視變形會把模特兒的面拍得更寬!
儘管有「枕形變形」,但在200mm的鏡頭下往往把模特兒拍得頭很大好顯肥! 拍攝人像相片時,攝影師首要是希望利用長鏡拍出「壓縮感」-即是把背景拉近模特兒,減少空間感以突出主體。模特兒跟背景的距離好像”拉近”了,使兩者比例在相中變得差不多大小,這樣出來的相片便會像把遠和近的景物「壓縮」在一起的感覺了!!雖然焦距更長的鏡頭對控制人物透視變形會更好,但是焦距愈長的鏡頭愈會導致畫面的立體感下降,特寫照下使模特兒的臉部五官過於平面,看來面部有拉寬的效果。
為了減低「壓縮感」在拍攝主體上的負面影響,攝影師需要控制臉部透視以保持模特兒的小臉效果。假如在85mm鏡頭下,視角約為28°左右,在不同距離拍攝人像透視變形的影響較少,即使距離模特兒很近的位置甚至用最近對焦距離拍攝臉部特寫,85mm對臉部的變形控制較少讓模特兒的臉部發生明顯的透視變形,能夠依舊保持了原本的臉型比例,同時臉部也由「壓縮效果」而成的立體感。

看完了這一次小妹的分享,相信可以幫助各位攝影師們在適合的鏡頭,既可以拍出夢幻感又把人物拍得好,甚至希望幫助新手攝影師把女朋友拍成變女神呢,哈哈!

Moni Sou – 香港女攝影師
超過十年及擁有海外攝影經驗。攝影風格喜歡鮮艷色彩以及刻畫人體線條之美感;曾與不同品牌合作。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nique.sou/
FB: https://m.facebook.com/moniquesouhk/
疫情接近3年困在香港已經很悶吧, 身為港人的我當然一開關就即刻回鄉玩個夠本, 介紹一個日本人氣高企樂園給大家,『讀賣樂園』 係一個好特別的地方,深受日本民眾喜愛,是當地景點活動之一, 一年四季會有不同主題,令人新鮮感倍增, 另外設有小朋友同大人遊戲區,適合同年紀層去打卡, 日間玩機動遊戲,晚間欣賞燈飾夜景,必需去坐摩天輪。 好多日本人都會夜晚為看燈飾而上去打卡, 另外還可以親自製作獨一無二的合味道杯麵。




可以欣賞到閃耀著光芒的霓虹燈與東京的美麗夜景, 暢遊無與倫比的人氣景點。還有激光秀、 火焰秀等演出及魅力噴泉等等,夏天還有水上活動, 記得帶雨褸和泳衣。


喜歡我的分享可以去Instagram:Sugoi_blog Follow 我
以前總是周圍飛、快閃三日兩夜也好,歐遊十天也好, 每有假期就會出外旅遊,疫情三年,讓我開始發掘香港美景, 成為愛到處尋找美境「打卡」的ʙʟᴏɢɢᴇʀ。 來到春暖花開季節,花仙子caca 終於有幸與黃風鈴相遇!

黃風鈴原生於中南美洲一帶,多於三月份盛放,但黃風鈴開花期甚短,要把握時間觀賞。
黃風鈴開花時呈現出金黃姿彩,花朵形似風鈴,花團錦簇的黃風鈴盛放時,如黃金灑遍。
今年全新賞花景點「赤臘角黃花風鈴徑」, 地點位於赤臘角古物公園, 種滿黃風鈴樹的道路為讓賞花人輕鬆賞花, 周末會封路成為行人散步大道,大家可盡情拍照!


大路兩旁的黃風鈴木數目達260棵之多, 同時開花的時候場面盛大,非常有氣勢, 黃花風鈴木附近更有栽種其他植物花卉,拍照時作為陪襯, 相片構圖會更色彩繽紛!

拍照建議3-5pm左右,可拍到日照及黃昏光線, 照片更有意境。由於花期預計仲有一至兩星左右, 公園內更有多個品種花朵盛開中,賞花人不可錯過呀
設施
*附近設有臨時洗手間
#赤臘角黃風鈴徑
東涌地鐵站A出口步行約30分鐘
乘巴士於國泰城站落車步行約5分鐘
了解更多:
ᴀʟʙᴜᴍ @jessica_b_portrait
ɪɢ @jessicab1213
作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草間彌生一直透過藝術創作品,實踐前衛藝術概念,令她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全球文化偶像。M+博物館最近與草間彌生合作,進行為期半年作品展覽,展出超過200件展品,當中涵蓋繪畫、素描、雕塑等藝術作品。
展覽館裡按作品種類分為六個主題: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及生命的力量,林林種種的作品,不但認識到草間彌生的藝術生涯,而著重色彩渲染的創作風格,令遊人沉浸在斑爛的環境中,帶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綻使草間彌生的作品於早年不被賞識,亦一直受疾患所困,但仍不屈不撓,用雙手隨著心底感情的迸發而舞動,抒發內心情感,更以藝術作品發揮出連繫人心及治癒心靈的力量。她的作品亦以色彩鮮艷、風格活潑鮮明見稱,想了解草間彌生絢爛的藝術之路,就不容錯過M+博物館的《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



展覽期由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5月14日
地點:香港九龍博物館道38號西九文化區 M+

香檳,一款令人難而拒絕的酒釀,是筆者最喜愛的酒款之一。不論任何時候或任何場合;單獨欣賞或用以配菜都非常適合飲用。當追隨著名品牌香檳之同時,不知你是否如筆者一樣,對於葡萄農香檳Grower Champagne有著一份偏執,只因它較能反映出其風格及地方的風土特色。葡萄農由葡萄種植到以至釀酒過程均親自操作,所用的葡萄100%來自自家擁有的葡萄園,自然能夠釀造出釀酒師所追求的味道吧!當然,品牌香檳為了保持它的水準,亦會嚴格地挑選用以釀酒的葡萄。兩者所釀造出的香檳皆有支持者,作為香檳愛好者的我們,只有更努力地品嚐其成果吧!

轉載自 https://www.sommthinghk.com/post/fascinating-grower-champagne-1-6-
更多資訊, 請瀏覽 https://www.sommthinghk.com
#Sommthing #Sommelier #Wine #Champagne #GrowerChampagne #price #Rhone #Burgundy #Bordeaux #Whisky #Sparkling #ideallife #FineDining #grapes #winelovers #Phylloxera #烈酒 #hongkonger #hklifestyle #vineyard #whiskycollector #champagne #cellar #hk #Bourgogne #buyonline #gift #fastdelivery #shopping #drinkers
在出版事務副會長的邀請下,很榮幸可以參與半島青年商會出版事務組全新製作的網頁,在這個平台擔任時尚小編,記得在2020/2021的董事局訓練營的其中一個環節,大家要為自己起了一個別名取代自己的名字,當時就用了『購物專員』這個稱呼; 可能這個稱呼真的深入民心了,所以2022的出版事務副會長就想到邀請我成為這一時尚風格的小編。希望在這裡在大家一起暫時放下對疫情的憂慮和戰爭的恐懼,用文字和大家交流。
小編平日只在社交媒體打卡發佈吃喝玩樂照片,真的很久未有執筆寫字(噢,連筆都沒有因為我是在打字的), 未知如何才是一位稱職的半島博客(Blogger),只能用『我手寫我心』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一下日常的經歷吧,若然有『句字不通,辭不達意』的話請大家多多包涵啊!

相片中就是著名國際化妝品牌的甲油啦~
在看著自己打字的手指,不如在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用過的指甲油吧!事源是疫情捲土重來,美容院和美甲店在農曆年前已關閉,我來不及到美甲店為指甲換裝,只好到一間國際化妝品店買兩枝指甲油回家自己處理。店員提到正常的搽指甲油的三步曲程序 先用底油以保護指甲 >>搽上喜愛的顏色>>最後加面油以維持顏色的持久度。
由於本人實在懶惰及手殘,所以只買了喜愛的大地色系裸色(Nude)顏色加面油 。在用了一次以後,便發現原來大牌子的指甲油的效果也真的十分一般(失望),因想要實色的效果我搽了兩層顏色,然後上了一層面油 (小時候媽媽都說甲油搽三層就是剛剛好),靜靜地等待了半小時甲油全乾後才入睡。沒想到的是,在第二天的中午便發現指甲油已經開始『甩色』,我早上只是濕水洗面洗手,都沒有洗碗耶,甲油掉色是不是異常的快啊? 我還發現指油是可以被撕下成一層的有色小方片。
我是放棄自己搽甲油或是只放棄那兩枝甲油?
我還是默默地等待美甲師復工吧; 亦希望各行各業可以早日重回正軌執業重開!
下面的相片是由美甲師為我整的螢光粉紅SOAK GEL~

你有想過為何很多大型越野跑步比賽都設定為100公里?純粹香港最長的山徑麥理浩徑就是100公里?或者大概因為夠難、夠挑戰性,大部分人必須要一日一夜捱夜完成,凌晨三點飢寒交迫之下,腳趾起水泡、全身酸痛,身體每一個細胞都叫你放棄,才能迫使你什麼意志力、體力、心力、腦力都用盡為止,以上所有我親身體驗過,無論如何絕對是一個自虐的旅程。
同三位友人決定參加毅行者是2019年中的事,結果去到2021年12月11日才可以出戰,但亦只能以虛擬形式進行,意思是各參賽隊伍自由選擇日子自行起步,完成後用大會指定的格式報上完成時間。
為了是次比賽,需要準備頗多的東西,包括一套合適的裝備,一個背囊里要有足夠食物、食水於下一個補給點前補充體力,後備電、風褸、頭燈、花士令、後備衣物等等,更重要是計算每個分站所需時間,好讓支援小隊的朋友適時送上愛心早餐、晚餐、宵夜。
一個橫跨三個年頭的約定,一個挑戰自我的旅程,終於可以起步啦!清晨九點正,抵達麥理浩徑第一段前北潭涌郊野公園範圍,雖然沒有嗚笛聲,不過一眾參加者自 “high”,大叫一聲「出發!終點見!」就起步了。
由於路缐已經練習過多次,對風景實在不會太在意,行過三份一到達第一個有支援隊送晚飯的地點水浪窩已經是傍晚時分,其實身體已經開始感覺疲累,不過朋友專程給送餐來,那有撤退的理由,補充體力後便匆匆上路,便期待著下一個支援點獅子亭的糖水。晚上11點半多,友人已經於獅子亭久候多時,從他們的眼神,可以想像到自己有多累,因為他們差點把「你哋好攰喎,頂得住嗎?要放棄嗎?」衝口說出。慶幸大帽山頂,又有人為咱們凖備早餐,抱住唔衰得的心情,死頂全個旅程最辛苦的一段路「針草帽」。
一個人連續運動十幾小時,半夜三更冇覺好瞓,難忘有幻覺,為免半夜瞓著碌落山,所有可以談的話題可能重複了幾次,同一條問題亦不斷重複,究竟還有幾耐才到……
我不想談什麼於過程中領略了什麼人生道理,反正你憑想像也可以說一整天,但那是屬於別人的經歷,經歷就是要第一身的感受才有意思,箇中的滋味,心路歷程去到懷疑人生,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嗎?我想說的是,不要問,只要去做(just do it )。人生太多猶豫只會浪費很多機會及時間,很多事情令你不敢嘗試,往往就是自己,還是看得失太重?始終還是過程比較重要。
最後結果係點?完成不了還會分享嗎?臨終點前見面前會長,當時的上屆會長陳雋昆一家的迎接,實在有點感動,說有點其實太含蓄,當時淚水與汗水已經不能分辨了。
回想起來,一直令我堅持走畢全程的,或者就是那一句說話「轉個灣就到」。
P.S. 半島操山小隊(非官方)已經成立,你想挑戰自己嗎?一個人跑得快,一班人跑得遠。
互勉之
前會長關啟亮;綽號omg大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