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疫情過後世態復常,相信大家好多人都會去返家鄉,我講緊嘅係日本,而提起這個港人甚為熟悉的地方,必定記起佢既美食 : 壽司,和牛,sukiyaki , 當然點少得 日本人平均每週最少食一碗既代表作 — 拉麵 日本拉麵是一種源自中國的麵條料理,但在日本發展出了獨特的風格和口味。它通常由麵條、湯頭、肉類、蔬菜和調味料組成,每種配料和成分都可以根據地區及店家的不同風格而有所變化。
拉麵的靈魂—湯頭
日本拉麵的湯頭現已演變至五花百門,更以「X家系」為店鋪招徠,「高湯」是指用各種食材燉煮後去除固體物所留下液體部分,而基底則離不開傳統的四種主要類型:醬油、鹽味、味噌和豚骨,是決定拉麵口味的重要關鍵。
1. 醬油拉麵
日本拉面中以醬油風味最為多變,而东京地区是醬油拉面的始祖,屬於關東風味。醬油有很多種類,常以「颜色」與「味道」作區分,比如由颜色味道都偏重的浓厚酱油,及至颜色幾乎透明的白醬油等等。但如果你覺得颜色淺等於味道清淡那就錯啦,薄味醬油就是一款颜色淡,但味道重的佼佼者!透過醬油的鮮甜搭配湯底,更能帶出食材的風味,以致於大部分醬油拉麵的其實皆為淡麗系拉麵喔!
2. 鹽味拉麵
相傳鹽味拉麵湯頭嘅做法係由橫濱中華街嘅中國居民傳入北海道函館,用細火慢慢熬煮雞骨或豬骨,昆布與蔬菜等,再以粗鹽同岩鹽作調味,完成後的湯色具有透明感,浮著金黃色油脂,看起來很漂亮。雖然湯底看似清淡,但是口味细腻柔和,最能突出汤底的香氣,因此頗受食客的追捧。原因是「鹽」早已溶於湯頭裡,所以呈現的大都是食材本身的精華,精心製作的鹽味湯底可說是適合拉麵迷的口味。
3. 味噌拉麵
源自於北海道札幌,使用味道香濃的豬油與雞骨作為湯頭,加入日本傳統味噌醬調味,特點是甘醇香濃,油脂豐富,不過口味偏重。味噌拉面和其它拉面最大分別之處在於配菜:傳統味噌拉面選用主要以碎肉取代叉燒,豆芽菜與洋蔥炒過當做配料加在上面。很多還會使用蒜頭與薑,可說是溫暖身體的拉麵。這可能是與味噌拉麵發源地在北海道有關。在札幌寒冷的冬日里,吃一碗熱氣騰騰的味噌拉面,加一勺辣油,真是暖身又暖心。
4. 豚骨拉麵
豚骨拉麵最早發源於九州,不同於醬油拉麵與鹽味拉麵,豚骨湯特色是以大火高溫長時間熬燉至乳白色嘅豚骨濃湯,味道濃郁鮮美。通常配以幼麵,使麵條更加容易掛湯。豚骨中膠原蛋白比雞骨更多,而且長時間熬煮會變成膠質,聽說有美容養顏的效果。現時較著名的博多、熊本拉面都是豚骨為湯底的。
你最鍾意係邊食邊一門派系?
#清爽湯類特徵則是湯底透明清澈,風味比較清新鮮甜。使用小火將食材美味慢慢熬煮而出。清湯雖然看似簡單,卻最難做得突出,因為材料就是那幾樣,所做的改變空間有限,所有烹調的細節,像材料,時間,都需要掌握得準確。
誰是你的新寵兒 ?
除了以上介紹的4款傳統主打高湯外,近年新興多款玩味以緊貼近潮流風味而作出變化,不論「清爽健怡口感」系列的檸檬柚皮、鯛魚、鴨肉湯 至「濃郁醇厚風味」類別的雞白湯、魚介、蝦湯,都總會有一款你喜愛的專屬風味!
#濃厚湯類特徵是湯底混濁、味道濃縮,以豚骨、雞骨、魚乾類等食材,使用大火長時間將骨頭熬碎而成,湯底之所以變得混濁或呈奶白色,是因為肉類的肌肉及骨組織被煮至鬆化,透過大火翻滾或人手攪動與湯水造成乳化效果。
高湯的最佳拍檔—調味香油
縱然高湯已將食材精華完美地呈現,但若加上一勺調味香油,除了増加脂油感令你頓時感到大快朵頤的飽滿及幸福外,當你每一口吸吮麵條、每一次喝湯時,香味都會從唇齒間盡情激發出來,刺激味蕾,使你一口接一口直至將湯底也渴完。所以,沒有調味香油的拉麵則會頓時失色不少。
#豬油
豬油分為從豬的脂肪精煉出來的純正豬油和混合牛油的調製豬油,一般而言調製豬油較常被使用。將韭菜、大蒜、生薑等香味蔬菜用豬油精心炸出的調味油。
#雞油
通常將雞皮和皮下脂肪用大火炒出雞油,油脂香氣濃郁且能增進食慾。
#大蒜香油
將大蒜用豬油炸到至適當焦度的黑色香油。九州、熊本拉麵很常使用。
#豚背脂油
指的是豬肩里肌外側的油脂。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具有獨特高雅的美味。
拉麵都要食得「營」過人 ?!!
拉麵從熬煮湯頭、製作麵條、肉類、配料,每一項都要經由師傅非常講究的工夫,才能製做出一碗好吃又道地的日式拉麵。但正因為用料豐盛,湯頭濃郁、配搭上美味的叉燒跟炸物,以及多種配料,導致一碗拉麵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往往比你想像中的高。如果大家都想「長食長有」,建議大家需注意以下陷阱並遵守三大原則:
三大陷阱
1. 高熱量:一份普通的拉麵平均大約含有800-900千卡熱量,當中包含約20-30克的脂肪
2. 高鈉含量:一整碗湯拉麵鈉含量介乎2,200—3,900毫克。
3. 低纖維素:由於拉麵的主要成分是麵條和湯汁,所以它的纖維素含量相對較低,約1-2克。
(*所有數值會因為麵條的種類、肉類、油脂等配料的加入,以及配方和製作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站在落地玻璃前除了可飽覽維港景色,而且落地玻璃更早已成為打卡熱點!最近藝術館更舉行不同藝術展,包括《稻浪四時》場域特定裝置作品及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稻浪四時》以遊歷山水後的創作出發,利用人工智能方式運算,將他們筆下的四季轉化成環形全景,再複合在稻田之上,以動態呈現四時更迭,讓觀眾感受兩位畫家不同的創作節奏,至於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廣州購物誌展覽展示不同種類的外銷藝術藏品,呈現當時廣州購物天堂的風貌,還邀請本地動畫師崔氏兄弟製作動畫及互動投影,讓觀眾展開一段充滿歷史和藝術氣息的櫥窗購物之旅。
|
|
|
|
|
隨著長焦距鏡頭的普及並變得越來越便宜,近年甚至在街上不時見著有人手上捧著200mm、300mm 甚至 600mm 等超長焦距的鏡頭。說到長鏡頭,大家就即時回答小妹拍出「淺景深」,「壓縮感高」等等。長焦鏡頭時的特點或使用技巧在坊間已有不少介紹,但以被攝者或模特兒角度出發的特點介紹就沒有了,這一次小妹就以自己多年來的模特兒經驗下,討論一下使用長焦距鏡頭需要注意的地方。
提起 B&B , 一般你都會想到breakfast & Bed。 可是大小姐又怎會一般見識 , 今次要介紹的是Book & Bed 。 最近大小姐參觀了一家 「 七分一書店@Wontonmeen 」 , 見到這個店名, 你定會覺得好亂 ! 究竟這是一家書店/ 雲吞麵舖/ 旅舍?
「七分一書店 」是一個獨立書店店長培育計劃,招募夢想開書店的人士參與 ,7 個單位在六個月時間內一同營運書店,藉以探索獨立書店的可能性 。 今次就與旅舍Wontonmeen 合作 , 在位於深水埗的旅舍 由7月至12月 開展二手書店實驗, 特別提供Bookcation ,令讀者可以在留宿期間慢慢品嚐每一間書店的味道 。
每七分一都有獨立店長 ,為大家提供各有特色的閱讀空間 。 今次就同大家介紹 【 今昔@a.fore.time 】 以及 店長Judith的故事 。
【Judith】 # 社工畢業 # 藝術行政
社工系畢業出生的Judith , 在畫廊工作超過十年 , 當時畫廊專門發售一些舊照片以及其他紙品 , 後來又在大型博物館工作 。 經過十餘年的浸淫 ,Judith 對紙品的鍾愛愈加濃厚 , 愛上了紙品可以觸碰的感覺 。今次就被期間限定「 七分一書店@Wontonmeen 」 吸引 , 決定要同 六位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 展開獨立書店的實驗 。
【 今昔@a.fore.time 】 #原汁原味
Judith 留意到近年大家對舊香港文化歷史興趣大增 , 坊間亦相繼出版了以此為題的新書 。Judith 腦筋一轉 , 倒不如直接用大家懷念的時代所出版的書籍去了解當時的香港會更有質感 。 就這樣,那些經歷了數十年有關香港文化的舊書就一一被Judith 帶回了今昔書店 , 讓大家可以從感受這些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書籍的紙質排版甚至氣息 ,去建構自己對舊香港的印象。 甚至可以在自己家中搜索一下,可能都會發現那個年代的紙品 , 跟自己的家人朋友分享 , 重新找回我們的連結 。
【店長推介】 First Year Cantonese
FIRST YEAR CANTONESE 最早 40年代出版 , 現在書店收藏的版本為第五版,是由來到廣東一帶及香港的傳教士撰寫 。 當時他們為了與當地居民好好溝通 , 在學習了廣東話之後 , 就用有系統地 將廣東話的詞語 、語句 以致語氣記錄下來 , 中英文再配上拼音使廣東話的 神韻在書中呈現 。 現在我們閱讀此書定覺得十分有趣 , 因為我們都不再這樣說廣東話 , 正因如此 , 這本書的過時引領我們去舊香港的脈絡 , 從書中刻畫的環境氣氛 , 在腦海中構建自己的舊香港印象。
七分一書店@Wontonmeen https://www.instagram.com/1.7book.wontonmeen/
今昔@a.fore.timehttps://www.instagram.com/a.fore.time/
@bakeatw.us 一直都嘗試整合在世界各地的美食, 用美食相片炸彈等大家安在家中畫餅充饑!
由於現在大家都還是不能出國, 我們先為大家推介幾間本地咖啡店, 以解不能出國之苦。
1.PRESS THE BUTTON
新文青區的咖啡店, 行過的時候試下啦!
2. Expresso Alchemy
荃灣都有好看又好坐的咖啡店!
3. Kactus Koffee
從尖沙咀走遠一點到佐敦的咖啡店都不錯!
4. Pause it
坐落旺角的咖啡店,沒有理由不試一下!
5. Sensory ZERO
遇爾不要咖啡因,朱古力是另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