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出版事務, 快箭故事
dscn2919

催眠人生                      
撰文: 陳劍鋒

 

    「改變,不一定成功,是有風險的;但人生最大的風險,卻是不改變」從Tim Sir 的口中娓娓道出了這警世的人生哲理,也可以說是Tim Sir不平凡的經歷沉澱下來的真實寫照。 Timothy Lam林雲峰先生,人稱Tim Sir,是亞洲催眠治療及輔導協會的創會理事及香港催眠輔導中心創辦人,也是一名專業的催眠治療師,最近更為電影《催眠.裁決》擔任顧問;但他卻半點不離地,在採訪的談笑風生之間,流露出他從不平坦的路途中磨鍊出來的樂觀性格。Tim Sir 畢業後事過各個行業,市場推廣、銷售員、經紀,甚至屋苑保安等等。在他當酒店實習生的期間,面對阿姨因病離世,卻得不到酒店批准請假,這讓他覺察到除了工作,還有其他東西同樣重要。後來,他又輾轉投入到晨曦島的福音戒毒所工作了一年多,在那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他面對不同背景和年紀的戒毒者,勾起了Tim Sir 最大的同理心,並立志以後要從事人本工作。這段歲月,可以說是Tim Sir 最重要的轉變,為他踏上催眠治療師的路,展開序幕。

    「我寧願做醫師,而不做大師」
在Tim Sir 的態度中,我們感受到催眠可以是科學的,正規心理輔導的其中一種手法。但原來Tim Sir也是經歷過改變,才能成為今天的「催眼醫師」。結束戒毒所的工作後,Tim Sir 修讀了保健文憑,2011年學習催眠治療;最初接觸催眠,Tim Sir也很仰慕那些「催眠大師」,也是學習古典式催眠,但到替患者進行治療時卻發現學無所用;於是Tim Sir 不畏改變,尋求突破,從艾瑞克森精神科學派傳人身上學習現代式的催眠技巧,配合心理學和腦電波的理論,以現代科學精神去實踐催眠,效果是得心應手,幫助了很多人解決情緒和心理問題。為了進行推廣和規範,Tim Sir在2014年創立亞洲催眠治療及輔導協會,希望以正規心理學的角度去改變故有催眠業界生態。經過一番努力,Tim Sir 成功將科學化的催眠帶到不同的商業和醫療機構,甚至大學學府,可謂為催眠治療打開一片新的天空。

   「人生應該是遞減模式,催眠是幫助別人減輕負重」
這是Tim Sir 在鑽研催眠過程中的領悟。運用心理治療學,利用現代催眠手法,目的就是用幫助患者拋下不必要的情緒。然而身份是一個包袱,診所也是一個包袱,往往不是患者的第一選擇。Tim Sir 太太曾經一次在餐廳聽朋友訴苦四個小時的經歷,讓 Tim Sir 想到把治療師和診所的包袱減去,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模式去幫助患者,於是在 2018年,推出了暖心餐廳慈善計劃。參與的餐廳每月最多提供兩次座位和一份餐的支持,Tim Sir 就會安排他的同事或學生,甚至親自和有需要的人在暖心餐廳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透過這個計劃,幫助了不少有心理或情緒問題的基層人士,而且在會面之後,亦會按情況轉介給註冊社工或相關的治療部門,搭建出良好的銜接橋樑。至今,暖心餐廳計劃和亞洲催眠治療及輔導協會都受到了不少人士和界別的認同,對改變社會對催眠治療的認知,普及化,甚至推動社區關注心理病症等,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dscn2907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