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及數碼推廣】
受訪嘉賓:胡師傅
記者:李子翔
霓虹色的昨日
五十年代的香港街頭,霓虹招牌舉目可見。當時宣傳的途徑不多,霓虹招牌受各行各業追捧,酒樓、餐廳、百貨公司等行業紛紛使用霓虹招牌以吸引途人的注意。商店們為了競爭,製作一個比一個大的招牌,有些更漸變成市內地標。霓虹招牌林立在大街小巷,映襯著香港這個不夜城的繁華。
時至今日,從事霓虹招牌製作的師傅只剩十多位,胡智楷師傅為其中之一。八十年代初,胡師傅受父親的熏陶而投身霓 虹招牌製作。當時正值行業最顛峰時期,工作量多的日子經 常出現。為追趕工作進度,胡師傅和一眾師兄弟曾有半個月沒有回家,每晚工作至十一、二點,然後就直接在工場休息和睡覺。
見證時代的變遷
製作霓虹招牌大致可分為五個工序:搭棚、鐵箱、燈管、安裝及上漆。剛入行的胡師傅考慮個人安全因素後,選擇從事 光管加工部分。
師傅需要用高溫燒溶光管需要扭曲的部分,然後依葫蘆畫瓢,屈出圖樣的線條。過程中需要吹氣進管內以確保扭曲部分不 會塌陷。然後安裝電頭,抽走管內空氣,在玻璃管中注入惰 性氣體,接通電流後就能發光。
踏入千禧年後,成本較低的發光二極管(LED)燈開始被廣泛應用於不同範疇,招牌製作亦一步步採用發光二極管技術,盛極一時的霓虹燈工藝慢慢地退下舞台。霓虹招牌背後的一班師傅,退休的退休,轉行的轉行。加上多宗涉及廢棄招牌 的意外後,屋宇署對戶外招牌規格及施工加強規管,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間,屋宇署已就違例招牌發出1009張清拆命令,所涉及的違例招牌共有1386個。拆除的理由不是出於安全與建築結構原因,就是因為安裝時未經許可,或者招牌本身已被棄置不用。
另一方面,霓虹招牌基本全手工制造,造價高昂。據胡師傅所說,現時市面大部分霓虹燈都已不在香港製造的。因成本 問題,本地用家會考慮透過網購或直接從內地工作室訂購霓虹招牌。
嘗試及改變
雖然霓虹燈在招牌市場被新式LED燈所取代,但胡師傅卻早在二十年前發現了霓虹燈獨有的優點。霓虹燈具有LED燈所沒有的完整性及線條美,用霓虹燈制作的燈飾可360°觀看,成品更具立體感。
今日霓虹點亮的不再只是大街小巷,還有藝街畫廊。霓虹燈的發展會趨向小型化的藝術品,胡師傅表示現時不少訂製霓虹燈的都是設計師和藝術家,他們會先提供設計,大家商量設計是否可行後,再製作成品作展覽用途。
延續那漸被遺忘的故事
霓虹燈工藝步驟繁瑣,師傅必須對玻璃在高溫下的特性有充分掌握,稍一不慎,光管便會報廢,學徒需要長時間訓練才能成功製作出霓虹燈招牌。霓虹燈技術的市場萎縮使同業面臨工作量不足,導致難以招聘學徒。但胡師傅深信只要霓虹燈還有市場價值,這門手藝就不會失傳。雖然無徒可授,胡師傅亦會盡量向主動討教的年輕人傳授技術。曾經有位年輕的平面設計師向他討教,現時他已自設工作室,亦設計不少採用霓虹燈的作品,延續了香港五光十色這獨有風景的故事。